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中心任務。交通運輸行業正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全國兩會期間,本報特別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如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建言獻策。
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交通運輸在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大有可為。
“作為一名鐵路人,只要談起鐵路,我都充滿自豪,有話想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吉安說,自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開通運營以來,累計發送貨物8.03億噸、旅客2.65億人次,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今年,在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我們又將看到高原復興號動車組的身影,坐著動車上拉薩的夢想又近了一步。”郭吉安說,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規劃在2035年逐步形成北上南疆、南下川渝、東連隴海、西出南亞的四通八達的路網新格局,勇當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火車頭”。
廣袤鄉村同樣是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公司董事長王煜表示,公司千方百計實施精準幫扶行動,向欠發達和老少邊窮地區大量開辟航線,輸送團隊游客進行產業幫扶。截至目前,公司共開通中西部老少邊窮地區對口協作航線37條,累計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組團輸送游客超過80萬人次。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上海對口幫扶的云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以及貴州遵義,春秋航空公司已連續5年開展助教助學、職業培訓和招聘就業相結合的新型精準幫扶,通過一人就業、實現全家增收。
核心技術自立自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探索性事業,核心技術自立自強需要交通運輸科技工作者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從“制造”到“創造”,從“跟跑”到部分領域實現“并跑”“領跑”,交通運輸領域科技創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鐵路業務深度融合,建設智能鐵路已成為鐵路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張格明對鐵路信息化建設有著清晰認識。
要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和綠色化發展方向不斷前進,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這是張格明心中的鐵路現代化。張格明與團隊承擔的“重載鐵路基礎設施智能運維技術研發與應用”基本實現了工電供設備檢測監測智能化、全壽命周期管理、運維管理智能化、生產作業智能化,有力推進了重載鐵路智能技術創新與應用。
此時此刻,在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施工現場,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正穩步向前掘進,預計今年5月底完成7000多米掘進任務后實現隧道貫通。2020年9月27日,重達4300噸的“京華號”在長沙下線,標志著我國超大直徑盾構成套技術躋身世界前列。
“以盾構機為代表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的國之重器,15年之前一直被國外廠商壟斷。得益于舉國體制優勢,堅持自主創新,我們才建立了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產業體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汪建平介紹,如今,中國鐵建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高端地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生產國內系列最全、品類最多、應用最廣的地下工程裝備。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涵、重要任務、重要保障,堅持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好國企擔當,助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我們一定會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作出更大貢獻!”汪建平信心十足。?
“含綠量”持續提升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立足高質量,擘畫綠色發展藍圖。翻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的工作要求,既務實又厚重。
“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確立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大責任。”2019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言猶在耳。
加快推進運輸結構優化,推動煤炭等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散改集”;加強資源循環利用,積極推廣污水循環、廢舊瀝青再生等技術應用,推動大宗工業固廢能用盡用;優化充換電、加氣、加氫基礎設施布局……從理念到技術,從制度到實踐,近年來,內蒙古交通運輸領域綠色發展轉型力度大、舉措實、推進快。
“對內蒙古而言,保護生態,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李喜表示,“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將持續統籌行業發展和減排目標,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走低碳環保之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綜合發展,讓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是交通人的奮斗方向。
前不久,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中車株洲所)碳資源研究團隊助力下,四川省中車鐵投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成功獲得PAS2060碳中和達成證書,成為全球首個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簡稱智軌)“零碳工廠”。
“隨著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斷深入,發展高效且低碳的交通方式將成為我國交通運輸領域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發力點。而引導軌道交通產業鏈裝備制造向更輕量、更節能、更環保、更綠色轉型升級將有望成為新的趨勢。”全國政協委員、中車株洲所總工程師馮江華表示,此次中車鐵投公司“零碳工廠”的成立,不僅為智軌生產制造環節碳中和提供了可借鑒樣本,還為智軌市場帶來了“整車+零碳”的全新解決方案。
“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未來,我們將在‘雙碳’目標上持續發力,圍繞智軌電車‘零碳’屬性,繼續挖潛和拓寬,持續提升智軌競爭力,助力產業鏈構建,打造更加可持續的生態系統。”馮江華表示。
相關稿件:
附件:
主辦單位:惠州大亞灣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綜合辦公室
網站標識碼:4413900013
備案編號:粵ICP備09027684號 | 粵公網安備
44139902100035號
溫馨提示:為達到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火狐、谷歌瀏覽器,或者IE9.0以上、360瀏覽器7.0(極速模式)
網站地圖 | 您是第 位訪問者